9月开学以来,“支原体肺炎”的话题频频冲上热搜,全国多地医院都出现了较多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社交媒体上分享孩子中招经历的家长比比皆是,其中不乏许多重症患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年年有,但种种情况表明,今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来势汹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也就是说,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独立的微生物。但它却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即医院外感染而发生的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可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1]。平时散在发病,每隔3-7年出现一次地区流行。从数据来看[2],上一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大约在2019年,时隔3年多,今年的再次流行符合流行病学规律。既然肺炎支原体感染不是新出现的,今年感染患儿陡增也符合它的流行“大年”的规律,为啥还是引起了这么广泛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耐药性支原体”的出现,导致这次的感染出现了“发病率更高、病程更长、重症更多”的特点,也就是家长们说的“感觉很难治”。数据表明,目前肺炎支原体对一线药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3.2%增至2018年的30.5%。很多医生和家长纷纷反映“孩子吃了阿奇霉素一点效果都没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大环内酯内药物的严重滥用,“平时用药一时爽,感染耐药泪汪汪”。因此,我们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要始终保持谨慎和敬畏的态度,不管是医生还是家长要共同努力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首先,肺炎支原体不像一般细菌那样有细胞壁,所以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一大类抗生素对它都是完全无效的。对于肺炎支原体的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推荐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大环内酯类:包括第一代红霉素;第二代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第三代酮内酯类如泰利霉素、塞红霉素等,用于肺炎支原体治疗的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第三代尚未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治疗。阿奇霉素每日仅需一次用药,使用天数较少,一般使用3-5天停3-4天。生物利用度高以及细胞内浓度高,依从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高,不管是指南推荐还是临床应用都是目前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但这次耐药性支原体主要就是对阿奇霉素耐药,这个时候就需要换药了。2.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属于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的替代药物,对耐药肺炎支原体具有确切疗效。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要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的知情同意。不过在推荐的剂量和疗程内,目前并没有牙齿持久黄染的报道。3.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这类药物也是治疗肺炎支原体的替代药物,同样对耐药肺炎支原体具有确切疗效。但由于存在幼年动物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裂的风险,1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要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的知情同意。总的来说,阿奇霉素是儿童治疗肺炎支原体的首选药物,但如果是耐药支原体感染,8岁以上可以使用四环素类抗菌素,18岁以上可以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素。(以上仅供参考,切勿自行购药治疗,如需用药,请去专科就诊。)[1] 《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实验室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9)》[2] Wang X, Li M, Luo M, et 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triggers pneumonia epidemic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Beijing: a multicentre, population-based epidemiological study between 2015 and 2020[J].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Informa UK Limited, 2022, 11(1): 1508–1517.[3] 杜金龙,冯燕,李恒涛.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探针检测MP的临床价值及MP耐药情况分析[J].检验医学,2020,35(06):535-539.
*内容来源:太平洋健康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