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用户: 登录注册 | 企业客户入口

【以案说险】保障自身权益,远离“代理维权” 返回列表页>>

【案情简介】

三月初,车主陈先生倒车撞到水泥柱致车辆受损,陈先生立即将车辆送至某修理厂维修。不久,张某主动找上陈先生,称其为专业从事保险理赔的“专家”,怂恿陈先生授权其代为处理车辆理赔及一切相关事宜,并承诺可获得高额赔偿。陈先生颇为心动,双方签署了委托协议,约定待理赔完成后由陈先生支付赔款的10%作为劳务费。

随后,张某以陈先生名义向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申请,并出具陈先生相关原件证明、银行卡及授权书。在理赔案件处理期间,张某曾以陈先生名义投诉保险公司要求高额赔偿,保险公司建议其走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投诉次日,张某要求保险公司尽快结案。

4月中旬,陈先生见张某迟迟未告知理赔案件进展,拨打张某手机询问,结果发现电话已无法接通。陈先生又致电保险公司询问,得知赔款已支付到了其个人银行账户。陈先生随即想起当初张某以方便查询赔款为由要走了密码,立即致电银行查询,发现其车辆赔款已被取走,陈先生随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保险产品的不断丰富,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一些不法分子见到了“商机”,打着“代理维权”的旗号向消费者伸出“黑手”,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本案中,陈先生选择通过所谓的“代理维权”不仅没有获得高额赔偿,还损失了赔款。

张某的这种行为违背了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以及“损失补偿原则”,阻碍了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有效沟通,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及公平交易权。

而“代理维权”借“代理”之名行“牟利”之实,不仅存在骗取保险金、诈骗代理手续费等行为,还有可能通过掌握消费者银行账户截留侵占资金,造成消费者的经济损失,侵害了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

“代理维权”不法分子在获取消费者身份证信息、通讯信息、保单信息、账户信息等敏感信息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存在被恶意使用、违法泄漏以及非法买卖等风险,侵害了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权。

【消费提醒】

1.科学理性合理维权。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或服务有疑问时需合理合法的提出,可以通过直接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也可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调解,或向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提起仲裁、诉讼,切忌轻信所谓的“专家”诱导,采取恶意投诉、捏造事实、伪造证据等方式进行维权。

2.主动学习提升素养。作为金融消费者,建议主动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学习基本的法律法规,提升识别金融诈骗的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安全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保护信息谨防泄漏。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切勿将个人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重要材料转交他人,以免被恶意使用或非法买卖,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如发现合法权益受到违法行为侵害的,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