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识破“反催”套路,保护自身权益 返回列表页>>

【案情简介】
        贷款逾期怎么办?2022年初,小丽通过保险公司办理了10万元信用贷款,最近小丽资金周转困难,贷款逾期两个月未还,保险公司催收人员告知小丽,其征信记录已受到影响,建议其尽快支付保险费用及逾期本息。小丽为逃避催收,竟从网上找到中介李某,李某承诺可以帮小丽投诉保险公司,以达到全额退保、减免债务目的,小丽信以为真,并配合李某一起投诉。保险公司多次与小丽协商无果,最终只能将小丽诉至法院,当小丽接到法院传票时,一下子瘫软了。
        案例中以李某为代表的、针对个人借贷恶意逃债的组织越来越多,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侵害了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正当权益。这些所谓的“反催收”组织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能帮消费者“减轻还债压力”?
【案例分析】
        催收行为是指当债务人出现不能按期偿还逾期债务时,为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清偿责任所开展的提醒、通知、催告的行为。与催收相应的是反催收。近年来,以“反催收”为代表的、针对个人借贷恶意逃债的组织越来越多。这些不良组织或个人通过伪造虚假证明、缠访闹访,恶意投诉等不法行为帮助债务人达到恶意逃债等目的,而反催收组织的真实目的是收取高额手续费、截留并套取资金。
       从具体形式来看,针对个人借贷的恶意逃债行为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代理投诉”。即以提供法律服务为名义,帮助借款人编造困难处境,伪造相关材料,反复向金融机构和借贷平台投诉施压,以此达到减免和逃避债务的目的。
       二、“反催收”。打着能为借款人减免债务的幌子,向借款人传授降低息费、延期还款等“反催收技巧”,教唆、煽动其主动逃避债务,甚至以违法手段拒绝偿还借款。
       三、“征信修复”。以帮助借款人消除不良信用记录、修复个人信用为由,通过伪造材料、投诉金融机构等手段,威胁金融机构修改信用报告、减免相关债务。
      无论是以上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通过违反违规手段,以帮助借款人“减免息费、债务”、“修复征信”等名义,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如果未达到目的,可能将借款人相关信息售卖到黑灰产,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
【风险提示】
       作为金融消费者,首先应树立法治意识,警惕反催收机构的不法行为可能导致的诈骗风险;其次,消费者不要轻易将本人身份信息、通信信息等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委托他人“代理维权”,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再次,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对于“代理维权”勿轻信、勿传播,尤其是应拒绝参与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非法行为,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切勿因小失大,掉入反催套路。
         此外,消费者平时应该养成量入为出、合理借贷的良好习惯,不过度超前消费、过度借贷,将个人债务水平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

【以案说险】识破“反催”套路,保护自身权益
安徽分公司 2022-09-28 1

【案情简介】
        贷款逾期怎么办?2022年初,小丽通过保险公司办理了10万元信用贷款,最近小丽资金周转困难,贷款逾期两个月未还,保险公司催收人员告知小丽,其征信记录已受到影响,建议其尽快支付保险费用及逾期本息。小丽为逃避催收,竟从网上找到中介李某,李某承诺可以帮小丽投诉保险公司,以达到全额退保、减免债务目的,小丽信以为真,并配合李某一起投诉。保险公司多次与小丽协商无果,最终只能将小丽诉至法院,当小丽接到法院传票时,一下子瘫软了。
        案例中以李某为代表的、针对个人借贷恶意逃债的组织越来越多,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侵害了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正当权益。这些所谓的“反催收”组织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能帮消费者“减轻还债压力”?
【案例分析】
        催收行为是指当债务人出现不能按期偿还逾期债务时,为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清偿责任所开展的提醒、通知、催告的行为。与催收相应的是反催收。近年来,以“反催收”为代表的、针对个人借贷恶意逃债的组织越来越多。这些不良组织或个人通过伪造虚假证明、缠访闹访,恶意投诉等不法行为帮助债务人达到恶意逃债等目的,而反催收组织的真实目的是收取高额手续费、截留并套取资金。
       从具体形式来看,针对个人借贷的恶意逃债行为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代理投诉”。即以提供法律服务为名义,帮助借款人编造困难处境,伪造相关材料,反复向金融机构和借贷平台投诉施压,以此达到减免和逃避债务的目的。
       二、“反催收”。打着能为借款人减免债务的幌子,向借款人传授降低息费、延期还款等“反催收技巧”,教唆、煽动其主动逃避债务,甚至以违法手段拒绝偿还借款。
       三、“征信修复”。以帮助借款人消除不良信用记录、修复个人信用为由,通过伪造材料、投诉金融机构等手段,威胁金融机构修改信用报告、减免相关债务。
      无论是以上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通过违反违规手段,以帮助借款人“减免息费、债务”、“修复征信”等名义,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如果未达到目的,可能将借款人相关信息售卖到黑灰产,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
【风险提示】
       作为金融消费者,首先应树立法治意识,警惕反催收机构的不法行为可能导致的诈骗风险;其次,消费者不要轻易将本人身份信息、通信信息等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委托他人“代理维权”,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再次,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对于“代理维权”勿轻信、勿传播,尤其是应拒绝参与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非法行为,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切勿因小失大,掉入反催套路。
         此外,消费者平时应该养成量入为出、合理借贷的良好习惯,不过度超前消费、过度借贷,将个人债务水平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