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张女士在网络平台上结识了一位自称是理财经理的林某,林某在与张女士的交谈中得知她购买过多份金额较大的保险产品,并声称有一款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投资产品,购买费用可以通过保险合同借款获得,并提供高达7%-10%的投资回报率,到期后还可全额归还本金。张女士用保单借款购买了林某推荐的“理财产品”,并在收到了两个月的较高收益后继续进行了追加购买。第三个月后,张女士发现收益没有如期到账,且已无法联系上林某,她急忙联系保险公司,得知该投资产品并不存在,而保单贷款需自行承担还款责任。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诈骗人林某通过获取受害人张女士的信任骗取其个人信息,谎称与张女士投保的保险公司有合作关系,承诺安全无风险,再以高额回报诱导张女士用保单借款进行资金投入,并用短期的收益兑现吸引张女士追加资金,最终失联完成诈骗。
风险提示:
1.切勿轻信高收益、高回报的投资或理财产品,避免掉入诈骗陷阱。接到此类信息首先要确认对方身份是否真实,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客服等渠道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2.妥善保管保险单、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不授权与保险合同无关人员进行涉及保险合同的任何操作。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定期关注相关警讯,学习如何识别常见的诈骗手法。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向金融机构或相关部门咨询求助。
案例介绍:
张女士在网络平台上结识了一位自称是理财经理的林某,林某在与张女士的交谈中得知她购买过多份金额较大的保险产品,并声称有一款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投资产品,购买费用可以通过保险合同借款获得,并提供高达7%-10%的投资回报率,到期后还可全额归还本金。张女士用保单借款购买了林某推荐的“理财产品”,并在收到了两个月的较高收益后继续进行了追加购买。第三个月后,张女士发现收益没有如期到账,且已无法联系上林某,她急忙联系保险公司,得知该投资产品并不存在,而保单贷款需自行承担还款责任。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诈骗人林某通过获取受害人张女士的信任骗取其个人信息,谎称与张女士投保的保险公司有合作关系,承诺安全无风险,再以高额回报诱导张女士用保单借款进行资金投入,并用短期的收益兑现吸引张女士追加资金,最终失联完成诈骗。
风险提示:
1.切勿轻信高收益、高回报的投资或理财产品,避免掉入诈骗陷阱。接到此类信息首先要确认对方身份是否真实,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客服等渠道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2.妥善保管保险单、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不授权与保险合同无关人员进行涉及保险合同的任何操作。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定期关注相关警讯,学习如何识别常见的诈骗手法。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向金融机构或相关部门咨询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