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近日,李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声称只需点击链接参与“年终回馈抽奖”,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88元的保障保险。李先生未加思索便点击了链接,并输入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及银行卡信息,顺利完成了所谓的“领取”流程。一个月后,李先生发现银行账户每月被自动扣除200元保费,他急忙联系短信提供的“客服”要求取消扣款,对方却称服务已激活,取消需支付违约金350元。至此,李先生恍然大悟自己掉入了陷阱,立即向警方报案。
案例评析:
不法分子常常利用人们贪图小利的心理,冒充保险公司等正规机构名义,通过群发含有“免费送保险”等诱人信息的短信链接,企图实施诈骗。该案例中,李先生轻信抽奖活动,盲目点击了链接,并在链接的引导下,泄露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敏感个人信息,导致自己一步步陷入了诈骗的陷阱。
案例启示:
1.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免费旅游”“免费领取保险”“免费体验”等打着免费和赠送旗号的陌生短信,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
2.申领免费保险前,一定要多方查看。通过官网搜索、拨打保险机构客服热线等方式,辨别信息真伪,不要轻易扫描陌生的二维码,点击陌生的短信链接。
3.在申领免费保险时,如果对方让您提供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人脸识别等重要信息,坚决不能提供,谨防上当受骗。
案例简介:
近日,李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声称只需点击链接参与“年终回馈抽奖”,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88元的保障保险。李先生未加思索便点击了链接,并输入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及银行卡信息,顺利完成了所谓的“领取”流程。一个月后,李先生发现银行账户每月被自动扣除200元保费,他急忙联系短信提供的“客服”要求取消扣款,对方却称服务已激活,取消需支付违约金350元。至此,李先生恍然大悟自己掉入了陷阱,立即向警方报案。
案例评析:
不法分子常常利用人们贪图小利的心理,冒充保险公司等正规机构名义,通过群发含有“免费送保险”等诱人信息的短信链接,企图实施诈骗。该案例中,李先生轻信抽奖活动,盲目点击了链接,并在链接的引导下,泄露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敏感个人信息,导致自己一步步陷入了诈骗的陷阱。
案例启示:
1.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免费旅游”“免费领取保险”“免费体验”等打着免费和赠送旗号的陌生短信,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
2.申领免费保险前,一定要多方查看。通过官网搜索、拨打保险机构客服热线等方式,辨别信息真伪,不要轻易扫描陌生的二维码,点击陌生的短信链接。
3.在申领免费保险时,如果对方让您提供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人脸识别等重要信息,坚决不能提供,谨防上当受骗。